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

[讀後心得] 目標 簡單有效的常識管理

羅哥是一間工廠的廠長,
但工廠常常拖延出貨,
皮區是他的頂頭上司,
威脅他如果在三個月內無法改善工廠的效率就要勒令關廠。


這時羅哥遇到了以前老師,物理學家:鍾納
他雖然是學物理的但也對於工廠的運作充滿興趣,於是他開始給羅哥建議

在這本書我看到的事情:

A.
不馬上給標準答案(解決方法),而是引誘羅哥不停地思考鍾納想傳達的想法,
讓羅哥自己去發現問題後,在自己解決,有一天羅哥也擁有鍾納的智慧

B.
找到瓶頸
所有的事情一定有快有慢,要找到的是哪一個事情是你的瓶頸(可生產的最大量)
而要去做的事情可以是:
b-1 配合瓶頸
b-2 尋找瓶頸的解決方法
b-3 改善瓶頸效率

C
讓目標簡單化:
以工廠來說,只需要注意有效產出、存貨、營運費用這三點
有效產出→要賣出去才是真的有賺到錢
存貨→庫存會堆高工廠的支出,要如何在庫存與出貨(臨時接到大訂單)中取一個平衡點
營運費用→人事費、人力的調度

增加有效產出,但同時減少存貨和營運費用

D
忙碌,不代表有效率
人力的最大化
許多評估績效的方法是:每個人都可以做兩倍、三倍甚至是10倍的工作量
但當其他的瓶頸事務卡住時,這邊做得太多都是無效的產出

E
瓶頸資源 與 非瓶頸資源
要平衡流量而不是產能,瓶頸資源決定工廠的有效產能

F
流程:
step1:找出系統的瓶頸
(例如故事中一開始找到熱處理鍋爐和NCX-10是工廠的瓶頸)

step2:如何決定利用瓶頸
(ex.機器不應該午餐時間休息...etc)

step3:根據上述的決定,調整其他的一切
(確定每件事都能配合制約因素的節奏,例如紅色和綠色的標籤)

step4:把系統的瓶頸鬆綁
(把舊機器找回來,回復不那麼「有效」的舊生產線)

step5:假如步驟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頸,那麼就回到步驟一

修改後的流程:

step1:找出系統的制約因素

step2:決定如何利用系統的制約因素

step3:根據上述的決定,調整其他的一切

step4:把系統的制約因素鬆綁

step5:警告!假如步驟四打破了原有的制約因素,那麼就回到步驟一,千萬不要讓慣性引發系統的制約因素

G
感情世界,應該讓自己的家人與小孩適時的參與自己的工作
長時間在一起容易會有摩擦,有點距離反而有一種美麗

讀完這本書,學到了包含
目標設定簡單,找到問題的瓶頸,如何去改善瓶頸的效率,不停地嘗試與修正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